Hamilton 小体积进样针的核心原理基于负压机制。当操作者拉起活塞时,针筒内部形成负压环境,促使待测液体通过针尖被吸入腔体;随后推动活塞,利用压力差将准确量的样品注入目标装置(如色谱仪或反应容器)。这一过程依赖“活塞-针管”系统的密闭性,确保液体在无泄漏状态下完成转移;现代自动进样器进一步优化了该流程,通过设定参数(如进样量、时间)实现全程自动化操作。系统结合定量环技术,可严格把控每次进样的体积一致性,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;高质量材质(如不锈钢或特殊合金)的应用提升了耐腐蚀性和耐磨性,而强化柱塞设计则避免弯曲变形,保证长期使用的可靠性。此外,清晰的刻度标记便于实时监控液体量,增强实验可控性。
Hamilton 小体积进样针的测定步骤:
1.准备工作
-检查设备完整性:确认进样针无损坏、变形或堵塞情况,尤其是针尖部分应保持锋利且通畅。
-校准仪器(如需):若实验要求高精度定量分析,需提前对进样系统进行校准,确保实际注入量与设定值一致。
2.吸取样品
-缓慢操作避免气泡:将针头浸入样品溶液后,以较慢的速度抽取液体,防止因快速吸入导致空气混入形成气泡。对于微量级(如10μl),金属针头内部可能存在肉眼难察的微小气泡,建议多吸1-2μl并通过调整姿势使气泡上移至顶部排出。
-反复排泡验证:多次推拉活塞排除残留气泡,直至观察到连续稳定的液柱流出且无断流现象。
3.进样操作
-控制速度与角度:进样时动作需迅速但平稳,保持每次注射速度一致;针尖应抵达目标容器中部再开始释放样品,减少因位置偏差引起的误差。
-维持残留一致性:在连续多次进样过程中,尽量保证针头内壁附着的样品量相近,以提高重复性。
4.后续处理
-及时清洗消毒:使用后立即用温水和非碱性、无磷洗涤剂初步清洗,随后用纯水或丙酮等溶剂冲洗内外壁,并用空气干燥;必要时采用专用消毒剂防止交叉污染。
-状态评估:通过观察出液形态(如是否呈竖直连续液柱)及输液泵压力反馈判断进样针性能是否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