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使用稀释配液仪有哪些细节

使用稀释配液仪有哪些细节
更新时间:2025-07-24      阅读:72
  稀释配液仪是实验室中用于精准配制不同浓度溶液的自动化设备,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、生物实验、药物研发等领域。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精确控制液体的吸取、转移和混合,实现高效、可重复的稀释操作。以下是其使用细节的详细说明:
  一、操作前准备
  1. 仪器检查
  - 外观检查:确认仪器无损坏、管路无老化或破损,屏幕及按键功能正常。
  - 电源与接地: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(通常为220V±10%),确保接地良好以避免静电干扰。
  - 校准状态:确认仪器已校准(如移液体积、流速等参数),校准标签应在有效期内。
  2. 清洁与消毒
  - 管路清洗:使用或更换试剂前,用超纯水或10%乙醇溶液冲洗管路,避免残留污染。
  - 外部清洁:用75%乙醇擦拭仪器表面,尤其是触摸屏、按键等频繁接触部位。
  - 耗材准备: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匹配的吸头、试管架、废液缸等,避免交叉污染。
  3. 试剂与样品准备
  - 原液预处理:若原液含沉淀或杂质,需提前过滤(如0.45μm滤膜)。
  - 温度平衡:将试剂和样品放置至室温(25℃±2),避免温差导致体积误差。
  - 标记系统:在试管或容器上清晰标注编号、浓度、日期等信息。
  二、操作流程与参数设置
  1. 开机与自检
  - 打开电源后,仪器自动进入自检程序(如管路气密性检测、传感器校准),待屏幕显示“准备就绪”方可操作。
  - 注意:若自检失败(如报警提示“管路堵塞”)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  2. 参数设置
  - 移液体积:输入目标稀释液的总体积(如100mL)及原液体积(如1mL),仪器自动计算稀释比例。
  - 速度与模式:
  - 移液速度:常规液体设为中等速度(如200μL/s),粘稠液体(如甘油)需降低至50μL/s以下。
  - 混匀模式:选择涡旋混匀(适用于低粘度液体)或颠倒混匀(适用于高粘度或易起泡液体)。
  - 特殊功能:
  - 防气泡设计:开启“抗泡沫模式”,在移液前预充管路排除气泡。
  - 连续稀释:设置多级稀释程序(如1→10→100倍递进稀释)。
  3. 实际操作步骤
  - 装载原液:将原液容器置于指定位置,仪器自动吸取设定体积。
  - 转移与稀释:
  - 仪器将原液注入稀释容器(如容量瓶或试管),随后加入溶剂(如水或缓冲液)至目标体积。
  - 关键点:溶剂添加时需沿壁缓慢注入,避免冲击原液导致浓度偏差。
  - 混匀处理:根据设置自动混匀,混匀时间通常为5-15秒,敏感样品可缩短至3秒。
  - 排液与清洁:完成单次稀释后,仪器自动排出管路残留液体,并用溶剂冲洗管路。
  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  1. 准确性保障
  - 校准验证:每月用标准砝码或电子天平验证移液精度(误差应≤0.5%)。
  - 温度补偿:若实验室温度波动较大(>25℃±3),需启用温度补偿功能。
  - 气泡处理:发现管路中有气泡时,立即暂停操作并执行“排气泡”程序。
  2. 安全防护
  - 个人防护:操作腐蚀性或挥发性试剂时,佩戴手套、护目镜及通风柜内操作。
  - 废液处理: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处置废液(如强氧化性废液需单独收集)。
  - 紧急停机:遇漏电、起火或液体泄漏时,立即切断电源并启动应急喷淋装置。
  3. 避免交叉污染
  - 专用管路:不同试剂(如酸、碱、有机溶剂)需配备独立管路,禁止混用。
  - 一次性耗材:吸头、试管等建议一次性使用,重复使用需经121℃高温高压灭菌。
  - 清洁优先级:高浓度样本(如母液)优先操作,低浓度样本后操作。
  四、维护与保养
  1. 日常维护
  - 管路清洗:每次使用后,用超纯水冲洗管路3次,再用空气吹干。
  - 传感器清洁:每月用无尘布擦拭光感传感器,避免灰尘影响检测精度。
  - 记录存档:登记使用次数、试剂名称、维护情况,便于追溯。
  2. 周期性维护
  - 机械部件润滑:每半年在丝杆、导轨处滴加专用润滑油(如硅油)。
  - 管路更换:橡胶管路每年更换一次,防止老化脆化。
  - 专业校准:每年由厂家或授权机构进行全面校准(如压力传感器、电机扭矩)。
  3. 长期停用处理
  - 排空管路内液体,关闭电源,罩上防尘罩。
  - 将仪器存放于干燥环境(湿度<60%),温度控制在10-30℃。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